题库 初中地理

题干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

材料二:乙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旅游热点之一。在地理课上,老师建议:去乙地旅游时间最好是7、8月;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品、羽绒服等;有心、肺、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需携带吸氧用具等。
(1)图中山脉①②中,属于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的是______(填数码)。
(2)甲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_____河。
(3)河流③是世界第三长河,目前已建成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
(4)四位外国小朋友到图中四地区旅游后,交流各自见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国小朋友说:“我在甲地区的蒙古包内,品尝了牧民自己酿制的青稞酒,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葡萄酒。”
B.澳大利亚小朋友说:“我在乙地区看见了牦牛,而在我国东南和西南部有成群的绵羊。”
C.日本小朋友说:“我在丙地区看到了成片的麦田,我的家乡主要种水稻。”
D.埃及小朋友说:“我在丁地区看见了水乡景观,而我的祖国是一个沙漠之国。”
(5)丙地和丁地的糖料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解答题 更新时间:2016-05-06 12:17: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8分)

(1)图中山脉B为 ,该山脉是 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2)图中确定地理区域分界线A的主导依据是 。区域①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下面我们对形成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原因进行分析。
①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②黄土高原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广种薄收和轮荒。轮荒是一种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耕地不固定。且种地不施肥,三五年之后,土壤肥力衰退便丢弃撂荒,然后再另择土地开垦。
③黄土高原处在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的地带,自然条件不稳定。
除了这三个原因外,请再分别说出自然和人为原因各一点。
自然原因:(注意观察下面“黄土高原逐月降水量柱状分布图”):

人为原因:
(4)京沪高铁于今年6月份投入运营,使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工业区的联系更加便捷。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中可知,与京津唐工业区相比较,沪宁杭工业区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是
(5)在京沪高铁线上,桥梁里程占全线长度的80%左右(如右图),全线优先采用这种“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有( )

①方便地面车辆和行人出行  ②节约投资成本
③节约东部地区宝贵的土地资源 ④方便沿线藏羚羊等动物的穿行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