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一个中国企业,可以有多坚强?最近,华为公司的表现给了国人一个“硬核”的答案。
这段时间,面对美方的蛮横打压,无耻诬蔑,面对此起彼伏的“断供”风波,华为始终表现得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这不是(① ),因为华为有底气、有准备,通过未雨绸缪、持续不断的(② ),牢牢掌握了核心技术,所以才能有应对美方遏制的千钧之力。
“越高端,‘备胎’越充分”,华为长期打造的创新“备胎”一夜转正,赢得一致推祟。“备胎”的背后是坚持底线思维,永远保持一种忧患意识。
今天,很多人佩服华为在十多年前就(③ )会出现“极端情形”的远见,殊不知,在当时,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行业竞争对手中,不乏认为这么做有点“傻”或者“太浪费”的声音。
正所谓“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企业要谋长远发展,就必须居安思危,对自身的短板要有清醒的认知,切忌不可被一时、一地、一事的成功遮蔽了眼睛。如果只顾眼前,缺乏布局未来的自觉和行动,等到“胎坏了”才考虑,恐怕就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这就说明,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脉,创新能力的比拼是终极的较量。
创新实力,不仅源自自身的努力,也源自开放的胸襟。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企业从来也不当“独行侠”,从不排斥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合作伙伴,这符合技术创新的(④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新资源全球流动和配置,闭门造车行不通,包打天下也不现实。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创新之花也必然要汲取全世界的滋养才能绚丽绽放。包括华为芯片在内的创新成果,始终建立在利用和共享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之上。
从这个角度看,美方罔顾世贸规则,将国家道义形象视如敝屣,歇斯底里地挥舞霸凌大棒,心态何其扭曲,格局何其狭隘,如此倒行逆施、恣意妄为,终将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所淘汰。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不是三两天的奋发,而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只有持续投入基础研究和教育的优质“火石”,创新引擎才会始终动力澎湃。在华为总部的接待大厅,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一个宣传片,其核心内容就是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备胎”能在关键时候用得上,是因为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心无旁鹜,更舍得煞费苦心培养人才。
板凳要坐十年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业界纷纷为华为挣脱羁绊叫好的时候,不妨多一些自照和反思,摒弃功利思维,扎扎实实做好技术创新的必修课。当企业抓创新、抓研发蔚然成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就有了无比深厚的底气,“不管风吹浪打, 。”
(节选自2019年5月25日《学习强国》,有删改)
材料二: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遭遇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 , ,已经在道义上引起了中国及全球舆论的批判与反感。
(节选自2019年5月27日《党建网》)
材料三:
中国心,中国梦
盘旋在泰山之巅
激荡在东海浪尖
唤醒了北归大雁
穿越了南国云烟
梦想就在我的心间
谁也无法阻挡我们向前
怀着一个强大的信念
美好的憧憬全都实现
(节选自《中国心,中国梦》歌词,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命脉(mài) 遮蔽(bì) 罔顾(wǎng) 未雨绸缪(móu) |
B.澎湃(pài) 胸襟(jīn) 屏幕(píng) 恣意妄为(zì) |
C.狭隘(ài) 遏制(è) 绚丽(xuàn) 处变不惊(chǔ) |
D.羁绊(pàn) 绽放(zhàn) 蛮横(hèng) 弃如敝屣(xǐ) |
A.汲取 推祟 坚持不懈 千钧之力 |
B.舆论 霸凌 此起彼伏 蔚然成风 |
C.激荡 诬蔑 煞废苦心 歇斯底里 |
D.互鉴 引擎 心无旁鹜 闭门造车 |
A.①故作姿态 ②研发 ③设想 ④规律 |
B.①班门弄斧 ②研发 ③联想 ④标准 |
C.①故作姿态 ②研究 ③联想 ④规律 |
D.①班门弄斧 ②研究 ③设想 ④标准 |
A.企业要谋长远发展,就必须居安思危,对自身的短板要有清醒的认知,切忌不可被一地、一事、一时的成功遮蔽了眼睛。 |
B.企业要谋长远发展,就必须居安思危,对自身的短板要有清醒的认同,切不可被一事、一地、一时的成功遮蔽了眼睛。 |
C.企业要谋长远发展,就必须居安思危,对自身的短板要有清醒的认知,切不可被一时、一地、一事的成功遮蔽了眼睛。 |
D.企业要谋长远发展,就必须居安思危,对自身的短板要有清醒的认同,切忌不可被一时、一地、一事的成功遮蔽了眼睛。 |
A.②③① | B.①②③ | C.③②① | D.②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