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官吏由国王任命。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议会成了最高的权力机关,但录用官员的权力还仍然掌握在国王之手。到19世纪,英国的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竟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足竟选中获胜的政党,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脏。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19世纪70年代后经过多次改革,英国最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文官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确立文官功续晋升制度和致仕制度等。但英国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兼任议员,不得介入党派的政治活动,英国政治体系中另有政务官,是由民选产生或由当选者任命的,有任期限制。由于他们的任职是靠党派关系,有一定的政治背景为依据,所以政务官要随竞选的胜负与内阁共进退。

——摘编自王铭《试论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及其原因》等

材料二
1906年戴泽等上折,建议从反个方面入手重建中央官制:一、此次厘定官制,遵旨为立宪预备,应参仿君主立宪国官制厘定;……三、立宪国通例,俱分立法、行政、司法为三权,各不相侵,互相维持,用意最善,三汉分立而君主大权统之。现在议院遽难成立,先从行政、司法厘定,当采君主立宪国制度,以仰合大权统于朝廷的谕旨,但清政府借改革官制之机收拢地方督抚之权,迫使袁世凯辞去八项兼差,张之洞内调军机大臣,实际是明升暗降。1911年,清政府设立立宪责任内阁,在内阁所有13名成员中,满族共九人,且七人为皇族。清政府还通过机构改革,把一些重要事权收归中央,清政府在丙午官制改革前后,调整了行政格局,形成新旧共11个部。就设立这些部门的指导思想,美国学者陈锦江曾指出:“(清政府)对新部的要求是很明确的,即肯定中央政府的指挥权威。”

——摘编自钧方安《中国近代中央官制改革研究》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官制变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官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6-12-28 04:58: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