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后半期,明朝灭亡与清代继立所造成的“天崩地解”的严峻形势和反清的阶级与民族斗争的激流有力地推动了新思潮的兴起,涌现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朱之瑜、傅山、李颙、颜元等人为代表的一代杰出思想家。他们对于明末专制主义政治的种种弊端,都有着深切的感受。而程朱理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恶劣学风也使他们深恶痛绝,因此当他们认真思考招致“社稷沦亡,天下陆沉”的原因时,很自然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唯心主义理学。他们提出的学以经世致用的思想就是从总结明亡教训和清算理学的斗争中形成的,既是清初进步社会思潮的重要内容,也是发自封建士大夫的“救世”的呼声。清初学者经世致用的思想,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国家、民族、法制、教育、风俗、人情等各个方面,启迪人们去思考和探索改革时弊的途径,并且形成了与前代迥异的新思想,新学风。
——摘编自张晋藩《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实学的学风》
材料二湖湘经世派在嘉、道时期举起反对理学尚空谈轻实用的旗帜,将理学复兴与经世思潮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纠正理学末流的空疏弊病,形成了“义理经济”合一的新思路,增强了理学的应变性和务实精神。例如,贺长龄等在经世实学实践中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开始倡导“义理经济”合一的主张,在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非常重视外在事功,积极讲习经世致用之学,主动地以经世实学补充宋学“外王”之不足,在当时学术界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委托魏源编辑《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以供有志经世者取资借鉴。这一举动对于当时的学风转变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晚清汉学大师俞樾说:《皇朝经世文编》刊行后,“数十年风行海内,凡讲求经济者无不奉此书为矩矱,几于家有其书”(俞樾:《皇朝经世文续编序》)。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以“义理经济”合一为核心,不仅讲“实学”,而且还讲“实政”,给理学添加了鲜明的“务实”色彩。例如,基于“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和“崇实黜虚”的价值观念,曾国藩为京官之初,“即侃侃言天下事。如议大礼、议军政、议所以奖植人才,皆关经世之务甚钜”。他与罗泽南、胡林翼等不仅以“义理经济”之学相标榜,而且率先从军从政,积极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兴办洋务等实际政务活动,研究和解决国家在吏治、政务、田赋、河工、漕运、兵制、科举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实际政务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摘自中国网——文化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潮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主张,并进行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