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推行“文化强县”战略,王船山是我县文化人物的典型代表。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社会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外有清军虎视眈眈,明王朝处于两害相侵的困境,许多人仍处于“釜水将沸而游鱼不知”的境况。王船山(王夫之)在焦虑中产生对王(阳明)学和禅学的怀疑,并试图以修正程朱理学、恢复传统经学来匡扶大厦之将倾,与顾炎武等人开讲求经世致用之新风。清朝入关后,王船山曾举兵抗清,事败后誓不降清。他指责李自成起义犯上作乱成为清朝帮凶。然而,他始终把清兵入关看作明亡的主要原因,把“尊王攘夷”摆在首位。其思想充满了对清朝入主中原的愤激之情,船山还是“西学中源”说的始作俑者,他指出:“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绪余。”
——摘编自周辉湘《船山学复苏与近代思想界的嬗变》
材料二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阳明心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有何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