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救贫济困共建共享
材料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固本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足衣食。

——北宋理学家程颢

 
救助法令、机构
救助情况
贡士庄、贡士库、义田
为寒门学子赴考提供基本生活所需和旅资,资助贫困学子甚至其后人的生活
广惠仓、常平仓
政府对“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提供救济
惠养乞丐法、安济坊
政府收容无业流浪人员
居养令、居养院
政府收容城乡鳏寡孤独疾病残废人员
助葬之法、漏泽园
安葬贫困无依或无主死者
同业互助
城市工商业同行业经营者之间互助
街区救助
工商富室对所在街区的贫乏之人“随时有所资给”
 

——依陈国灿《宋代城市的社会救助》等编制

(1)依据材料,概括宋代社会救助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过一系列法案,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法令规定联邦政府授予各州老年资助费、老年救济金、失业补助金、儿童补助款、妇幼福利补助费等;失业保险由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于工人工资1%的费用,剩余部分由联邦政府拨付;使用联邦资金清理贫民窟,建设低费用住房,在37个城市提供2.16万套住房和1.5万套迁居工程;联邦政府为佃农、劳工及分成制农民提供为期40年的年息3%的购房贷款。法案对救助对象设置了各类与种族高度相关的职业和身份限制。在执行时,各州往往偏向白人,例如住房贷款98%都给了白人,全国超过65%的黑人被新法案排除在外,在南部某些地区达到了80%以上。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李庚《种族隔离阴霾下的罗斯福新政》等

(2)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救济措施。你如何看待这些措施,结合所学进行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纷至沓来,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受到削弱,传统救济思想发生蜕变。以薛福成、郑观应、王韬为代表的思想家逐渐认识到中国贫穷之因在于实业不振、养民无术。他们认为民富才能国富,才可以备水旱之灾,进而提出了“通商互利”“富国养民”“以教代养”(教授生产技艺以获得谋生手段)等和救贫济困相结合的思想。
民国时期伴随工业化发展、传统经济结构破坏和社会动荡,大量农民和城市平民破产,如何吸纳大量失业人口成为近代化的新课题。民国思想界认为传统的宗族救济不利于大众福利,主张构建新的救济制度,将实现民生主义作为理想社会的奋斗目标。他们认为“国家为人民聚集而成,政府乃由人民组织,人民有所困苦,则应加以救济。”他们还主张改变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救济方式,使社会救济建立在近代工业基础上。
新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新政权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影响,将满足社会成员社会福利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救济工作的目标,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促进社会救济的必备前提和基础,借鉴苏联以国家为主导的社会救济模式。政府还认识到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积极倡导互助合作,为后来的合作社运动做了有益的铺垫。

——摘编自蔡勤禹《试论中国近代社会救济思想》、蔡士文《建国初期***社会救济的理论与实践》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救济思想的演变进行解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5-10 10:02: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