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稷下学宫,由官府出资,招贤纳士,允许学者们"不任职而论国事",发挥"智囊团"作用,还可招收弟子、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各派学者云集于此,围绕王霸、义利、天人、人性善恶等课题,通过期会、讲说、议论、研讨、诘难、争辩等形式切磋驳难、争辩求知,《汉书·艺文志》记载稷下学宫产生的学术著作有《孟子》《荀子》《管子》等300多部。
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阿卡德米学园,是西方第一所集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于体的"学院"。他采取比较开明的管理政策,允许不同思想存在。他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教学,研究和教学的重点为算术、几何、天文、修辞学、逻辑学,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的目光从现象世界转向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

——摘编自常风霞《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等

材料二  15-18世纪,欧洲学术界对"自由"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解读
15世纪
意大利哲学家皮科
意志自由论
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15—16世纪
法国思想家让·博丹
宗教自由论
宗教信仰自由
16世纪
法国思想家蒙泰涅
认识自由论
迷信和宗教狂热是科学的敌人
17世纪
英国诗人米尔顿
出版自由论
决定出版的权利不应该放在少数检查者的手里
17—18世纪
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
思想自由论
想方设法控制人心的政府是暴虐的政府
 

——据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从文艺复兴到第二次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出现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热潮,形成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一种是以陈恭禄为代表的"近代化话语",主张把中国近代史视为中国在西方冲击之下不断调整自身,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另一种是以李鼎声为代表的"革命话语",认为应把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入侵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1)依据材料,比较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的不同,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不同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15-18世纪欧洲有关"自由"学术研究的特点。任选两个观点,分别简述其反映的社会状况。
(3)你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史学话语体系,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论述题 更新时间:2019-04-04 04:55: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