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改官制的同时,又下诏命五品以上文武职事官“宜依令十科举人”。所谓“十科”,即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才堪将略、膂力骁壮。“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擢升。”这都是要求地方贡举,称乡贡。

——摘编自《中国全史》

材料二 进士科自唐高宗以后,越来越受应试者的垂青。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应试人多,考中极少,因而当时将进士登科比作“登龙门”。

——摘编自《新唐书选举制上》

材料三 康熙七年,清廷正式恢复科举取士制度,以八股时文考试科举士人,成为有清一代定制。康熙十七年一月,康熙帝下令在北京开设博学鸿儒特科,要内外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来京,皇帝亲试录用。次年春,录取了50人,均在翰林院供职。由于这50人都是当时儒学名流,因而标志着汉族知识界已跪拜在清统治者的脚下了。

——《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炀帝时期“乡贡”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清代科举和唐代科举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清代这一变化的现实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对科举制变化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5-22 03:54: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