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实现全国统一后,为了巩固政权,急需一条联结中原京都并伸向南北两端的运输通道。608年建成了北起涿郡途经汴梁南达杭州长达2500多公里的大运河。据专家考证,隋炀帝在开挖通济渠和永济渠时征召的劳力达200~300万人,占这一地区总人口的1/4~1/3。京杭运河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中央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不但管理运河的官员是由中央直接任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是由官兵负责,连运输船舶也是准军事编制。隋炀帝下江南,不仅反映了隋炀帝的腐化享乐,更重要的是在南部疆域充分显示了中央政权的力量。我国的政治重心长期位于中原地带,这一地区由于连年战乱,无法就近满足朝廷和京都的需求。“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江南”,形成国家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相脱离的局面。“军国大事,漕运唯先”,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和政权巩固的基石。

——摘编自何为刚《略论京杭大运河的过去和未来》

材料二 美国建国初期,开辟一条联结东西两地的交通干线成为时人的共识。纽约州于1792年成立西部内陆航运开发公司。1807年,纽约州面粉商人杰西﹒霍利最早撰文提出开凿一条联结哈德逊河与伊利湖的人工水道。在热心人士的推动下,经州议会批准,运河委员会成立。由于得不到联邦政府的资助,纽约州政府决定独自开凿运河。1817年,纽约州议会正式立法批准伊利运河工程动工。1825年,伊利运河正式通航。这条584千米的运河,使美国国内形成了沟通东部、南部和西部的“三角贸易”体系。由此导致国产货物的区际贸易量在1839年超过了对外出口量,国内市场出现根本性变化。

——摘编自吕畅《美国伊利运河的开凿及其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与美国伊利运河开凿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隋朝大运河与美国伊利运河不同特点的社会背景及两者的共同历史价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5-30 10:4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