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可称之为“德性文化”,所以,中国的“治道”特别注重道德教化。君、父、夫、兄与臣、子、妇、弟等都有特定义务。这种双向配合,便构成充满人伦情感的秩序。大多数宗教都漠视世俗的人伦关系,中华文化不能容忍这一点。因之,中国宗教在关乎世俗人伦方面,不像西方、中东宗教那样绝对。佛教的中国化教派,正是由于在尽孝、尽忠这伦理的两大端上有所修正,方获得国人理解。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也只能允许中国教徒祭祖、祀孔,此种折中方针被称为“利玛窦规矩”。

——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古希腊的智者中,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切割成最小的粒子,不同粒子,各有不同性质。他们多把宇宙看成静止不变的,努力概括相似事物的“共相”,并把事物分类。每一类给一个“共名”来描述其“共相”。他们觉得具体事物是生灭有常的,“共相”倒是永存的。具体事物都有缺憾,达不到这类事物应有的理想水平,“共相”反倒可以代表这类事物。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毕达哥拉斯,他提出了三角定律,即勾方加上股方等于弦方。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同道们认为,世上那许多不可改变的“数”,就是宇宙的大奥秘。

——罗银胜《新编顾准读希腊史笔记》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德性文化”形成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智者思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特征对近代西方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东西方文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2-03 10:51: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