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夫天理者,理欲也。理欲者,自然之分也;既以自然之分,则人人皆平也,无谓贵贱之分。

——戴震《理》

材料二 但丁宣称人是高贵和平等的,因为人都有上帝赋予的“意志自由”来判断选择,获得“为自己而生存”的自由。彼特拉克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与此同时,他还将矛头直指宗教禁欲观,大胆歌颂人的生活欲望和世俗享乐,他嘲笑经院神学家只是一些总想了解“深奥的上帝秘密,漠视人性和人欲的傻瓜。”

——摘编自孟广林《意大利人文主义人本观与明清之际人文观的异同》

材料三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并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1934年林语堂《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进步性。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产生的社会效果差异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2-20 06:19: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