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了郎中以外,主事,令史、书令史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对前者的考课标准可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二十七条相对具体的要求。各地先行考课形成“考簿”,然后逐级汇总,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

材料二 英国1968年文官官职改革后,公务员的考核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的考勤考绩,另一种是年终的综合考绩。日常的考勤考绩不但与职务晋升相联系,而且是工作支付额度重要依据,后者年终进行,其内容包括工作知识、监督能力、责任心、个人道德等10项。考绩分为5个等次由考绩委员会组织考评,由部长审定。英国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与晋级、晋职挂钩,晋升一般要根据现职年资与服务成绩而定,高级人员注重功绩,低级人员注重年资。

——摘编自秦涛《近现代中国公务员考绩法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代考课制度与英国考核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考课制度和英国考核制度的共同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7-29 06:45: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