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政权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沿岸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晚清时期京杭运河漕运逐渐衰落,京杭大运河经历了500多年的辉煌之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有着千年历史的运河漕运终于寿终正寝。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材料二:19世纪,欧洲国家在大力修建铁路的同时,还大规模开凿运河。鹿特丹的新河道和阿姆斯特丹的北海运河使荷兰成为通向德国内地的重要转运站。德国人开凿了基尔运河。在不列颠,曼彻斯特运河的开凿使远洋船只可以深入到北方工业区的心脏。其中最负盛名的则属苏伊士运河,它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缩短8000—10000千米以上。它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据《简明世界通史》下册等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以来,中国京杭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有何不同?导致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7-28 12:43: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