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钱穆先生称国学“特有一时代的名词”,并且“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近现代国学概念产生于清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面临着来自西方世界的冲击,中华民族也在大势所变中逐渐认识到己之落后与不足,传统文化在接触西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审视和汲取借鉴,进而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形成,“中学”概念普及开来。梁启超在成书于1904年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较早提及了国学的近代意涵,他言及“今日欲使外学之真精神,普及于祖国,则当转输之任者,必邃于国学,然后能收其效”,这里国学所指即为本国文化或者本国学术思想。以“国”为概念去理解,近代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中国显为落后,为昌明爱国,保存国学是为保存国魂,固有学者言“国魂何所寄?曰:寄于国学。欲存国魂,必自存国学始”。
——摘编自王雪《浅析国学概念在近代的阐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