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 韩愈(768-824年)“三岁而孤”,“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他主张“兼济天下”而不赞成“独善其身”,希望做个谏官,有言事进谏的机会。长庆元年(821年),镇州叛乱,王廷凑自立。二年,韩愈奉命宣抚。《新唐书》说“(韩愈)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但韩愈无所畏惧,竟“疾驱入”。韩愈在《论佛骨表》中历数自古帝王长寿者不曾奉佛,而奉佛者大都短命,这等于冒“天子”之大不韪,敢发狂言。韩愈文章真率大胆,慷慨激昂,忧愤甚广。凡论及人才,所谓“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云云。《新唐书》说韩愈“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韩愈认为,为国家选拔拔人才是“为国家树根本之道”。韩愈卒于长庆四年(824年),终年五十七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愈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韩愈取得功绩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2-08 10:44: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