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宗永乐七年五月己卯,营山陵于昌平县,遂封其山为天寿山,时太宗择寿陵,不得吉壤,而仁孝皇后尚未葬.礼部尚书赵以江西地理术人廖均卿至昌平,偏阅诸山,得昌平东黄土山最吉,遂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
一一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七十
材料二在平津战役时,***等中共领导人特意通过地下党派人去询问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梁思成给了他们一张画满圆圈的地图,这张地图很快就挂在了作战指挥部的墙上.后来,北平和平解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百家讲坛>
材料三在永陵陵寝围墙之外,却赫然坐落着一个占地超过10亩的养猪场.养猪场周围是由破旧的砖瓦砌起来的一人高的院墙,其中离永陵围墙最近的地方仅有10米左右的距离;院墙内几排平房里养着数百头小猪,大量猪粪堆在永陵围墙脚下。……在昭陵、景陵附近,大片民宅紧邻陵寝的围墙,而在一些陵外更是建成了大量的民俗旅游设施,以便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
——《明十三陵皇家景观遭人为破坏》《华夏时报》2007年6月27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明朝统治者选择十三陵陵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十三陵体现了哪些建筑设计思想?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为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有人说,十三陵是一部明朝兴亡史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3-27 11:0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