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刘业成、徐秀川《茶马古道的概念与形成、变化动因》
材料二 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之后又经过重建和扩建。…在地震多发的青藏高原,历经风雨,依然稳如磐石,布达拉宫高110米,南北宽300余米,沿山砌平楼13层,以红宫白宫为中央主体建筑,布达拉宫总体布局基本采用了黄教经学院和宫保建筑的传统布置手法,是西藏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的集大成者,是藏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在一千三百余年的漫漫长河中,布达拉宫建筑群走过了初生、成长、衰败、重生的过程既有过繁荣、也遇过低谷,建筑的一次次更选与变换的过程,恰恰是一段段历史的真实印证。——摘编自于洋《布达拉宫之营建始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王朝和吐蕃交往的主要形式,并简述《唐蕃会盟碑》所立之处文化遗产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