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年代(距今(2019年) | 长江上游 | 黄河上游 | 黄河中游 | 黄河下游 | 长江中游 | 长江下游 | 西辽河 |
6000 | ? | 仰韶文化早期 | 北辛文化 | 汤家岗文化 | 马家浜文化 | 赵宝沟文化 | |
6000—5800 | 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类型 | 大汶口文化早期 | 大溪文化 | 崧泽文化 | 红山文化 | ||
5800—5300 | |||||||
5300—4700 | 马家窑文化 | 仰韶文化晚期 |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 屈家岭—石家河文化 | 良渚文化 | 小河沿文化 | |
4700—4300 | 庙底沟二期文化 | ||||||
4300—3800 | 宝墩文化 | 齐家文化 | 中原龙山文化 | 山东龙山文化 | 后石家河文化 | 钱山漾广富林类型 | 雪山二期文化 |
3800—3500 | 三星堆文化 | 寺洼文化 | 二里头文化 | 岳石文化 | ? | 马桥文化 | 夏家店下层文化 |
二里岗文化 |
——摘编自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三 中国考古学因重建古史而起。殷墟使用甲骨为材料 占卜,得以保存。二里头时期应该是有文字的,但如果是竹简木牍或帛书,很难保存三千年。所以,当考古学家在历史记忆中夏的时空范围找到二里头时,争论无可避免。——摘编自孙庆伟《追迹三代》
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