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水灾频仍’黄河泛滥,是清朝统治者深感头痛的问题。魏源认为,河患水灾有来自自然的一面,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祸,即治河官吏的侵蚀河工经费、地方豪强的垄断水利。所以,“欲兴水利,必除水弊。除弊如何?日:除其夺水夺利之人而已”。魏源还认为,过去治理黄河的方法也不对头,“下游固守,则溃于上;上游固守,则溃于下”。他主张因势利导,使黄河人工改道'北流入海。魏源的这两种见解,在当时都无法实行。鸦片战争以后,魏源在出任兴化知县等地方官时,又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在小范围进行了水利治理。兴化境内临近运河和高邮、洪泽二湖,时有涝灾。一次,高邮湖将决,他亲率民卒护堤保稻,“冒风雨伏堤上”,以致。目赤肿如桃”,终于保住了大堤,百姓遂将当年收成称为“魏公稻”。
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治河的主张及其实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源治河主张无法实施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06-10 01:42: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