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汤显祖(1550-1616)明末文学家、戏曲家,著有《牡丹亭》等作品。在他的作品中,人的“情”至真、至纯、至上,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在汤显祖看来,“情”具有客观普遍性,可谓为宇宙的本体。“道心之人,必具智骨;具智骨者,必有深情。”他坚决反对传统的以理制情论,提出以情抗理、以情胜理,尊重每个人自由生存的权利,反对权威化、先验化的伦理性和强制性的法制,呼唤以“有情之天下”代替“有法之天下”。他在遂昌为官五年“以宽待民,以猛除害”,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汤显祖认为:“斗大遂昌,一以清净理之,去其害马者而已”。“清净”,是他对人民的态度,而“害马”,一指自然灾害,二指豪猾之人。汤显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恰恰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为政应该“因百姓所欲去留。”问计于民,做有利百姓之事。
——摘编自欧阳询、向知燕《情本主义:明清之际的中国式启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汤显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