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战胜利一个多月后的重庆,迎来了一位来自北平的客人,他是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校务长(校长)司徒雷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司徒雷登在北平被日本人关押三年有余。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是中国的胜利日假期,重庆全城乃至全国各地,游行狂欢。为此,蒋介石特地派专机把司徒雷登从北平接来,让这位曾经与中国同患难共命运的人,也与他关系良好的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第二天,九月四日,重庆还将举行庆祝胜利大会,正在重庆谈判的***、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在同一个场合,也将向司徒雷登伸出热情欢迎之手。
——摘编自李辉《司徒雷登与***的见面》
材料二作为燕京大学无可争议的创办者和灵魂人物,司徒雷登在中美两国的外交史和教育史上都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今天再来认真思考和总结。不过,司徒雷登在国内之所以妇孺皆知,却不完全是因为他创办燕京大学的经历,更多是因为***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因为创办燕京大学而在国际上获得极大声誉,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美国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也正因为大使生涯,司徒雷登在国共之争结束后被取得胜利的中共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执行者,遭到***无情而又辛辣的讽刺。
——摘编自陈远《难于评价的司徒雷登》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前后***对司徒雷登的不同态度及其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司徒雷登在中国的活动做出恰当的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7-08-10 05:0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