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扛、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一曰明黜陟。二府非有大功大善者不迁。……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九曰重命令。法度所以示信也,行之未几,旋即厘改。请政事之臣参议可以久行者,删去烦冗,裁为制敕行下,命令不至于数变更矣。十曰减徭役。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摘编自《宋史·范仲淹传》
(1)根据材料,以范仲淹为例概括清官的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评价古代清官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