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清代,政府始终认为边衅是由林则徐办理不当引起的,以致于三十年后当***衙门大臣文祥竟骂“李鸿章要做第二个林则徐!”清朝的时人笔记中,也有把林则徐视作国家致乱第一祸首的。
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近代史》:“林则徐身长不满六尺,而英光四射,声如洪钟,顾其早入仕途,虽在交通便易之城,而亦不知外国之情况……共历二十三日,全数始尽销毁,逐日皆有文武官员监视,外人之来观者,详记其事,深赞钦差大臣之坦然无私。自吾观之,于腐败官吏中,而林则徐竟能不顾一切,毅然禁烟,虽其计划归于失败,而其心中,则为人民除去大害,可得昭示天下,故民族之光也!其失败之主因,多由于对外知识之浅陋,以为英国毫不足畏,欲以武力恫吓解决,乃不辨明有罪无罪,一律围困之于商馆,使其饿而缴鸦片。”
——根据《对林则徐评价的时代变化》整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林则徐被清政府视作“国家致乱第一祸首”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4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评价林则徐与清政府有什么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2-21 09:0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