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扶贫思想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