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欧阳修,幼孤家贫,母亲郑氏守节,亲诲之学。参加科举考试,三试皆第一,官馆阁校勘。少时曾游“大姓李氏”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韩愈)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是时天下学者,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遵行于世。”嘉祜二年(1057年),欧阳修奉命知贡举,慧眼识才俊,北宋儒学中蜀学代表苏轼、洛学代表程颢、关学代表张载、著名散文家曾巩都在这次科举考试中成为进士。王安石经过曾巩的推荐后来也成为欧阳修的门生。
“文以载道”是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核心口号之一。欧阳修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认为《易》“用变以为占”,是研究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书。据此他指出,“数至九而必变”,“物极则反,教穷则变,天道之常也”。在易学研究中提出“圣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口号。他还指出,荀子倡导“人性恶”,淆乱了人性善恶的见解,遂使为善之说归于佛氏。应该让百姓了解人性是善,“礼义”即是“为善”,以儒学之为善取代佛教之为善。
——摘编自王国良《欧阳修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阳修提倡儒学复兴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阳修在复兴儒学方面的历史贡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6-01 10:13: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