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余光中先生是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他创作风格的轨迹基本体现了台湾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早年熟读的“日暮道且远,游子思故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些思乡的诗句可以说无时无刻不被眼前的“有家不能归,有根不能寻”的现实所引发。作为背负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富有激情的诗人,这种感情长期郁于心中,一旦爆发便如决堤的江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在诗中曾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摘编自《余光中‘乡愁四韵’赏析》
(1)根据材料,概括余光中创作风格的特点,并分析其创作乡愁诗的情感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余光中乡愁诗的创作背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6-12 06:16: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