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陈嘉庚(1874——1961),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今厦门市集美区),17岁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后来其父实业失败。新加坡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父债子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中国,积极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活动,在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陈嘉庚担任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款支援福建,稳定了当地局势。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厦门大学等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嘉庚一方面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另一方面还亲自到南洋各埠演说动员,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参加。1949年应***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被***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根据材料,概括陈嘉庚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社会活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6-14 10: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