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晁错是西汉初年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兼学儒、法,和识渊博,对汉初社会所存在的矛盾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并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所提出来的削藩、募民、实塞和入粟拜爵主张都被文帝、景帝采纳,对汉初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削藩,是晁错一贯的主张,文帝时,他就曾“教以容言吴过可削”,景帝时,他在《削藩策》中以吴国为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诸侯王都把他当作眼户钉,必欲拔之而后快,可最终杀掉晃错的不是诸候王,而是晁错悍卫的皇帝。
关于晁错的死因,历代多有评听。说法颇不一致,甚至有的说法是自相矛盾的。个人认为晁错之死非由个人因素所致。晁错为维护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然而最终却成了汉景帝皇位的牺牲品,成了中央与诸侯国之间矛盾斗争的牺牲品。
——摘编自赵玉洁《晃错死因探析》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削藩主张的背景,并分析晃错削藩主张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于晁错的死因历代“说法颇不一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