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考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朱之瑜,明末浙江余姚人,以自己不能为流俗所容,就放弃仕途,专注于学问。李自成攻陷北京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朱之瑜在一年内三次拒绝其特别征召,人称“征君”。朱舜水多次参加反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日本。日本水户侯德川光国欲兴学育才,礼聘朱氏为国师到江户(今东京)讲学。朱之瑜以故乡“舜水”为号,以示不忘故国故土之情。朱之瑜往来于江户、水户两地,公开讲学,传播儒学。日本学者、达官显贵纷纷诣门求教,执弟子礼听其讲学。朱之瑜在教育上视中外为一体,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他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朱之瑜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后来的日本学者评价说:“天佑以还,儒学以经世治民为要道,不务空理虚论,皆舜水所赐也……不惟后来明治维新受此良好之影响,即于朱氏学说本身发扬而光大之,其功亦伟矣!”梁启超在评论朱舜水时也说:“中国儒学化为日本道德基础,也可以说由舜水造其端。”
——据《世界近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之瑜在日本讲学的背景并概括其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指出朱之瑜在日本讲学的历史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8-09 06:4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