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17年,王国维接连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三作,运用“二重证据法”,以新出土的甲骨卜辞与纸上的旧材料参照对证,不但证实了《史记》关于殷商世系的记载大致无误,而且发现《山海经》《莲辞•天问》等古籍中的神话传说,也非全属荒诞,而是有相当的史实为依据,由此开出一条“古史新证”的路子来。同一年,胡适由美国留学归采,初登北京大学讲坛,讲授“中国哲学史”。胡适在北大,“丢开唐虞夏商,径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认为“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开出另一条疑古辨伪的道路
——据陈鸿祥《王国维传》
(1)根据材料,概括1917年王国维、胡适上古史研究思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国维“古史新论”的研究方法及其创立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