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儒家学说虽经多次变衍,但其基本宗旨仍一脉相承,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民本主义的凤凰扬起它强劲的双翼。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从逻辑关系看,前者是后者的哲学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政治延伸。
——摘自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
材料二 对于唐代儒学的兴盛,有两种现象可供讨论:
①时为秦王的李世民于秦王府设文学馆,广引南北硕学名儒十八人为学士,赡给丰足,轮番供值;即位之后,又精选天下文儒之士如虞世南、褚亮、姚思廉等,引入内殿,讲论经义,商讨政事。当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朝境内习儒谙经蔚为风气。
②高丽、百济、新罗等,亦遣派子弟请入国子学随名儒晓习经籍。由于新罗等在各方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西方汉学家常视之为唐朝的微型翻版。在19世纪西方影响传入之前,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述春秋战国时期民本主义在儒家学说中的体现。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阐述:①“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出现的条件。②“高丽、百济、新罗等,亦遣派子弟请入国子学随名儒晓习经籍”的影响。用一句话概括唐文化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10-29 01:18: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