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陈鹤琴,浙江上虞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与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并称为中国教育界的四位圣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1914年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原本打算学医的他认为要挽救病弱的中国,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留美期间,他主攻教育学与心理学,尤为关注西方的幼儿教育。1919年,学成回国后发现当时的南京基本上是完全西化的教会幼儿园,没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经他不断呼吁和努力,在南京连续创办了5所实验学校和幼稚园。1927年2月,与陶行知、张宗麟一同发起中国最早的儿童教育团体——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幼稚教育》并任主编。后又创办中国最早的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1938年初,开展难民教育,开办难民、难童学校。在此期间,针对当时中国死板的、脱离实践的学前教育现状,他提出了以活泼的、有生气的、注重科学实践为核心的“活教育”理论。
——摘编自《陈鹤琴全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鹤琴幼教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鹤琴在幼教领域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