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60年9月,当咸丰皇帝在外敌进攻面前逃往热河时,恭亲王奕䜣被留在北京应付额尔金勋爵和葛罗男爵。奕䜣与蛮夷达成了条约,并促使他们撤离了京城——所有这些是在没有任何军队或水师支持的情况下做到的——这被许多汉人和满人看作是奇迹。
奕䜣在与额尔金勋爵和葛罗男爵的周旋中,他发现这些从前的敌人不仅不想对中国隐瞒他们的军事秘密,而且还公开提议要按西洋模式来帮助中国训练军队及铸造武器。这位28岁的亲王为中国制定了一项新政策: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并于这期间在西方帮助下加强军事力量。因此,通过外交赢得和平便成为政府的直接目标(标),而自强更生则为终极目标(本)。这种双向的手段在京城得到了满洲军机大臣文祥的衷心支持,在外省则得到几个实力派领袖如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的拥护。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奕䜣制定新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奕䜣制定的新政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