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韬从19世纪70年代起逐渐关注他所倡导的富强运动中人的问题,他认识到“国之强弱何由哉?……人材之盛衰为之也。…‘治国之要,曰举人才”。
王韬对自古至今中国社会的人才状况进行了反审。传统人才观带有浓重的伦理至上的色彩,片面地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灵至善。王韬认为这些人除了怀抱“圣贤之典籍”和所谓道德修养以外,别无所有,是一种“伪才”。他认为富强运动不仅需要一个有眼光、有谋略的官僚阶层,而且更需要拥有不同专门知识的企业家、商人、科学家、技术员及其他各种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才。
同时传统人才观坚持的中国中心主义的立场,凡是沾一点“夷”边的学问、技能、人才,在传统人才观里是毫无地位可言的。王韬则突破了民族本位主义的藩篱。他以世界意识和多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人才问题。他既承认中国之学、中学之才,也承认西方之学、西学之才,后者甚至是他强调的重点所在。
——摘编于张海林著《王韬评传》
(1)根据材料概括王韬的人才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韬人才观形成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2-02 03:16: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