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争的惨败,“唤醒吾国千年之大梦”。中国要变什么法,立什么制,成了当时知识界的中心议题。启蒙思想家严复翻译介绍西方法制理论,形成了自己的法制思想。他认为,“国之与国、人之与人皆待法而后有一日之安者也”,但法如不便民,则“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所以“治国之法为民而立。”只有给人民以可恃之权利,才能要求人民去尽义务。“义务者,与权利相对待而有之词也”。在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后,他发现,自由与平等是近代中西方国家制度的根本区别,严复提出了实行三权分立、废除封建刑讯制度、“法之既立,虽天子不可以不循也”等看法。严复把“法”比喻为人们使用的器物,行走的道路,“经时久而无修治精进之功,则扦格芜梗(矛盾、阻隔之意)者势也”。严复在法制思想上的新颖主张和见解,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摘编自林平汉《严复对中国近代法制思想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法制思想的进步意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2-07 09:17: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