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清末官员、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
1876年,盛宣怀在湖北广济盘塘设立“开采湖北煤铁总局”。
1887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
1895年,奏设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于天津。
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在改造汉阳铁厂时,向日本兴业银行借款,使大冶铁矿主权丧失。
1896年,奏设南洋公学〈是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前身)于上海。
1897年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
1905年,在上海创设了中国红十字会。
1911年,盛宣怀升任邮传部大臣,他建议将各省自己建立的铁路、邮政转为中央领导。这个措施引起四川、广东、湖南和湖北发生了保路运动。盛宣怀命令各地加以镇压。
1913年,盛宣怀使汉冶萍公司控制权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使汉冶萍公司逐步走向没落。
1916年,盛宣怀在上海病逝,他遗嘱将其家产的一半,捐赠为慈善基金。
李鸿章评价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孙中山评价“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鲁迅说他是“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摘编自夏东元《盛宣怀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李鸿章、孙中山、鲁迅三人对盛宣怀评价岀现差异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12-23 08:22: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