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霞客(1586—1641年),江苏江阴人。幼年博览图经地志,因不满明末政治黑暗,遂绝意科举,专心从事旅游。从20岁开始,他以艰苦卓绝的精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登悬崖,临绝壁,涉洪流,探洞穴,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徐霞客游记》就是其30年地理考察和探险旅行的总结。
《徐霞客游记》详细地记载了分布于我国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岩溶的状况、类型、成因及农业利用。这是世界上岩溶考察的最早文献。由于受《禹贡》中“岷江导江”记载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岷江或嘉陵江视为长江上源。徐霞客经长期实地考察,在《徐霞客游记》中认定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1000余里,它是长江的上源。徐霞客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分水岭、流域面积的科学家之一,其游记中指出“三分石”就是三条水系的分水岭。《徐霞客游记》中还对流水侵蚀原理的三种机制——下蚀、旁蚀和溯源侵蚀,作了明确记载。这比西方最早认识这一原理的郝登早了100多年。《徐霞客游记》中还有大量关于农业、手工业、矿产、交通运输的记载,有关苗、瑶、壮、白等少数民族经济、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村落城镇的盛衰、名胜古迹的演变等记载。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徐霞客游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霞客游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