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永福(1837—1917),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人,清末民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1895年5月25日台湾割让后,台湾民众公推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唐景崧内渡后,同年6月刘永福被公推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但他三拒总统印,以抗日盟主的身份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
《清史稿》中的刘永福传,对其一生作了扼要叙述,重点是其援越抗法。其中讲到刘永福“骨瘦柴立,而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尽死力”,特别传神,揭示出刘永福的典型身心特征。评论部分肯定了刘永福援越抗法的成功,“名震中外”,又对其台湾抗日功亏一篑表示惋惜。但《清史稿》没有给予刘永福民族英雄的称号。
民国时期,昔日的抗日英雄刘永福再次成为热点。一时,有关刘永福的传记、演义、戏剧等相继出版与上演。刘永福的民族英雄形象逐渐得以确立,刘永福从草莽英雄、民间英雄逐渐转变为民族英雄。

——据马克锋《民国时期刘永福民族英雄形象的塑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刘永福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刘永福评价不同的因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3-23 04:4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