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法显(约367一423)是中国西晋高僧。晋隆安三年(公元99年),法显由长安起步,经河西走廊过西域,由中亚到南亚,留学天竺,探寻并记录了大量释教经典,之后来商船到新子国(今斯里兰卡),模激印度进,经那要提(今苏门条腊),绕行南洋抵达山东半岛崂山附近,接着由陆路行进,一路跋涉,终于晋义展九年(413年)回到东晋首都建康。
在长达十五年的行程中,法显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步行走过四万里路程。这期间他经历了荒无人烟的大戈壁,飞沙走石的葱岭,以及“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的印度洋。虽同行十一人,但坚持始终的唯法显一人。归国之后,与天竺祥师佛驮践陀罗耗时五年多之久,共同翻译了《摩柯僧低律》《大般泥酒经》等六部经典。与此同时,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游记,即《法显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显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3-23 09:0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