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旭,字伯高,唐代书法家。张旭嗜酒,醉后呼叫狂走,乃下笔,或用自己头发蘸墨来写,醒后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时人称之为“颠张”、其书被称作“狂草”。张旭的草书脱胎于魏晋风流儒雅和飘逸敦厚,用笔较粗,形象深得横壮之势、线条厚实饱满、结构多变;虽然其字奇怪多变,但仍合乎法度,其《千字文》《肚痛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变化起伏跌宕,有如音乐之旋律。唐初诗人高适曾赞誉张旭深得魏晋玄学“弃彼任我”的超脱境界,其书法达到了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高度。唐代中后期的韩愈站在儒家积极入世的立场上以肯定张旭的书法为手段对释家的高闲书法问难。在他看来,一个“四大皆空"和尚不具备“利害必明”“利欲斗进"的条件,一切归于淡泊就不可能产生激情,没有激情,任凭高闲怎样纵横挥扫,也将只有空洞的形式,而无真苦、真乐、真泪的精神内容,也就无所谓书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张旭书法的艺术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韩愈肯定张旭书法价值的社会背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5-28 10:05: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