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詹天佑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不仅“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而且重视对青年人的引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观乎我国工学界,则所发明者尚稀有所闻,岂智力不欧美若?而司特芬森、瓦特、弗兰克林、毛利之流,不能产于中国耶?曰,否。惟怠于深求、研究不足所至耳。青年子,一出校门,辄辍学业,得一位置,已自满足;及至实地工作,亦惟求称职而已。至于退食之暇,尚发奋求学者实为少数。于是囿于旧闻,不求精益,甚至自矜一得,迹近恃盈,而彼邦日有发明,我则瞠乎其后。如是而望工学之进步,不亦难乎?故必从事业以求精理,温故业而启新知。凡外国有新理新器之发生,务研究其原因,而从事仿效,加以种种之试验,作出种种之模型,虽失败于前,必改良于后,殚精竭虑,终有贯通之一日。又何难于发明哉?
——詹天佑《敬告交通界青年工学家》
材料二 詹天佑接受建造滦河铁路大桥的任务时,面对着艰难的施工任务与英、日、德等国工程师的接连施工失败,他深入实际反复调查与思考,最后决定,既引进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但不照搬硬套,而是结合中国传统的桥梁打桩方法,创造性地使用中国“水鬼”——潜水员深入滦河水底,进行一种经过改进的独特的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詹天佑的这种创新方法不仅顺利建成了滦河大桥,而且使外国工程师自愧弗如。在主持京张铁路建造时,为了解决在较大坡度上的火车牵引力度,他选用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大马力马莱复式活节蒸汽机车,以移动设备去适应固定设施的技术决策,开辟了中国铁路线路设计中的新思路。
——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詹天佑认为中国工学界在治学方面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概括詹天佑对青年工学家提出的忠告。
(2)据材料二,概述詹天佑对青年工学家起到示范作用的实践,分析这些实践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