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以“清白之名闻天下”,被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中期以后,吏治松弛,贪风日甚一日。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时,派旗牌官至苏,通令禁止官员科派百姓铺陈衙署。“及入署,四壁萧然,公(伯行)恬然安之。”上任后,向全省发布一道政令:一黍一铢,皆民脂膏,宽一分,民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广大士民交相传诵,无不欢喜称快。康熙五十一年,张伯行上疏劾勋臣之后、江南江西总督噶礼,揭露其“营私坏法”“数十事”及与考官为奸等罪状。他在疏中大声疾呼:惩办噶礼等人,“振千古之纲常,培一时之士气,除两江之民害,快四海之人心”。康熙六十一年,康熙表彰张伯行,说:“凡为大臣,当仰体君心,惠爱百姓。如张伯行为巡抚时,凡地方情形,米麦价值,皆不时奏闻,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也。”雍正年间,张伯行以清官廉吏和学风纯正而受到敬重。七十三岁高龄时,升任礼部尚书,雍正帝赐与“礼乐名臣”榜。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行受到皇帝和百姓敬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伯行“天下第一清官”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