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战前,我国自办的以技术实业为主的洋务学堂因需培养应急性实用人才,缺乏整体性规划和学制系统。甲午战后,虽然“兴新学、广育才”的社会舆论日益高涨,然而国家层面行动迟缓,科举制度迟迟未能废除,兴办新学难有作为。盛宣怀总结技术实业学堂办理经验教训,于1895年率先创建北洋大学堂,内设二等、头等学堂,翌年又设立南洋公学,内分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头等学堂、上院学制4年,招收接受过系统的初等、中等教育的学生,分门肄习工程、法政等专业,明确定位为“外国所谓大学堂也”。北洋大学堂办至1899年即有首届学生毕业,南洋公学至20世纪初年声誉渐起,成为各地兴办新式教育的模板。

——据夏东元:《盛宣怀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盛宣怀创办近代教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的办学特点以及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5-18 06:22: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