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他是燕京大学的主要创办人。在燕大,他提倡学术自由,支持学生运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不惜出重金聘请了许多著名的国内外教授,从而使燕大成为当时可与北大和清华齐名的中国名校。抗战时期,司徒雷登站在中国人民一边,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为燕大师生逃离日占区,奔赴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提供过种种掩护与方便,并因此被日寇关进监狱达三年之久。
——摘自郝平《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材料二 1949年8月司徒雷登离开中国的时候,伴随他的是***写的一篇嘲讽奚落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文章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敗的象征”,“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文章还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然而,正是这个闻一多,在他那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1946年)中,认为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对中国是件好事:“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
——摘自长平《归去来兮,司徒雷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徒雷登对中国作出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