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李翱,曾任国子博士、史馆撰修,韩愈的学生。李翱认为,性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善的;情是是后天形成的,有善有恶。一个人不为情欲所诱惑,发挥了人的先天的善性,便是圣人;被情欲所蒙蔽,失去了善性,便是凡人乃至恶人。情欲中最能诱惑蒙蔽人的是嗜欲,排除嗜欲的蒙蔽,回复到先天纯善的本性中去,这便是复性。李翱追随韩愈,主张儒家道统自孟子后已中断失传,唐朝面临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开启儒学新时代的问题。他在继承孟子性善说的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本心、佛性等说法,试图通过至诚正思来恢复人的善良本性,发端了宋儒的“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为经学增添了一些新内容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翱思想主张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翱思想主张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