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年就出现过几次轰炸袭击。对平民的轰炸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抗议。轰炸的出现以及人们对此做出的反应,引发了这样一种论点,即轰炸后方城市是迫使政府讲和的一种有效手段。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空军开始研制远程轰炸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轰炸被运用于各种目标,包括军事目标、敌人的部队以及平民等。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平民的轰炸使得战争的后方也变得很危险。(二战中)首次进行的持续的对平民的轰炸开始于1940年9月初。伦敦第一个遭受了沉重打击。德国的空军昼夜不停地轰炸伦敦达数月之久。数千人被打死或打伤,损失无法计算。但是,伦敦人的士气仍然很高。英国人称德国的这种空袭为“闪电战”,它很快成为英国全国的一种经历。“闪电战”被带到英国的其他许多城镇。伦敦人保持士气的能力为其他的英国人树立了榜样。认为选择平民作为轰炸目标会迫使英国讲和的看法,被证明是错误的。
——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材料二为了摧毁中国抗战的后方基地,动摇大后方人民的抗日意志,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屈膝投降,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先后出动军用飞机9000余架次,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之久的轰炸。重庆大轰炸,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血腥暴行之一,其轰炸时间之长、次数之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惨重,不仅居于中国各大城市的首位,在世界反法西斯各国城市中也名列前茅。
——摘编自潘洵、杨光彦《论重庆大轰炸》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因素。
(2)综合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轰炸和重庆大轰炸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8-06-19 11:59: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