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历史选修3:20世紀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的时代,正是和平主义成为社会思潮并大肆泛滥的时代。严重的恐战情绪与强烈的和平愿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深深地彩响着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痛苦回忆使英国公众不希望再有战争,因此,面对纳粹徳国的崛起他们不能酝酿出真正备战所必需的心理状态,而是一味地追求和平与安宁.这就是幕尼黑协定的締结不仅没有遭到人们的坚决抵制,反而引起群众欢呼的根本原因.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和平主义的社会典论影响、制约了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从麦克唐纳、鲍德温到张伯伦历届内阁,都把避免战争、维持和平作为其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并把妥协与和解作为稳定欧洲局势,尤其是解决德国问题的主要手段.所不同的是,张伯伦时代的德国已锋芒毕露,而英国却实力渐衰,这就使他更醉心于通过和平方式调节冲突,不顾一切地要避免战争,乃至不惜放弃某些重要的战略地带和牺牲小国利益,以息事宁人,苟且偷安,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在慕尼黑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如此致力于避战求和的动机,显然正是风靡于那个时代的和平主义思潮的产物

——摘编自崔瑞连《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伯伦推行的绥靖政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04-21 03:4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