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施里芬曾作为下级军官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对当时指挥作战的总参谋长毛奇等人运用的集中优势兵力、实行速决战的战略战术原则有深切的理解。数年之后,他在回忆中还说:“能参加普鲁士军队经历这一伟大的战役,赢得辉煌的胜利,目睹无与伦比的欢呼场面,我感到是多么幸福啊!”
1891年,施里芬担任了德军总参谋长,他遵从德皇威廉二世的旨意,致力于德军的组织建设和军事训练,为德国将要进行的战争作了战略和战术准备,到1905年最终形成了“施里芬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集中强大兵力于西线,通过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从侧翼包围法国,采用歼灭战,闪电战的战略,先发制人,一举彻底打败法国,然后挥戈东向,对付俄国,迫其缔结和约。施里芬的战略思想除了源于毛奇的战略原则外,还受德国著名军事战略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影响。克氏曾断言“法兰西王朝的心窝在巴黎和布鲁塞尔之间”,这成为德军选择战略方向的依据。
施里芬的战略学说是以单纯军事观点为基础的。他无视经济实力对速决战的影响,也不顾其他国家对德国的公愤,认为“谁抓紧时机首先占领布鲁塞尔,并征收几十亿战争税,谁就有优先权”。这样做,德国必然首先撕毁国际法,破坏比利时等国的中立,在外交上处于被动。加之,战争开始后法国的坚决抵抗与俄国迅速完成战争动员,这些都加速了施里芬计划的破产与失败。
——摘编自(德)史蒂文奥茨门特《德国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里芬计划出笼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施里芬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你如何看待施里芬计划破产这一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