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东北局势采取“不干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当时情报的缺失所致。作为即时性因素的情报缺失并非导致“不干预政策”的单一原因,苏联长期以来的外交特性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自始至终,斯大林在外交领域所追求的是国家安全,希望尽可能在周边地区营造有利的外交态势。但他也深知,单凭苏联自身的力量无法在短期内达到此目标,只能利用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来开辟有利的国际环境。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苏联才会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立刻就向日本提出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多年后,在处理苏德关系时,类似的外交思维仍旧主导莫斯科的决策层。1939年前,苏联为应付纳粹德国的崛起,一直奉行与西方国家合作的集体安全路线。然而,当斯大林认为集体安全难以切实保障苏联免遭战争威胁时,便又断然转向德国摇动橄榄枝,最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摘编自沙青青《九一八事变前后苏联对日政策再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苏联采取“不干预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九一八事变后苏联采取“不干预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