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唐初,实行的以均田制为基础上的租庸调制,“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拖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地方官员擅立名目摊派,阶级矛盾激化,江南地区出现袁晁、方清、陈庄等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天下之人苦而无告,朝廷负担遽增”。764年,唐代宗下诏:天下户口,由地方官员据当时实在人户,按贫富定等,作为征税及差派徭役的依据。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推行两税法。“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两税法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的征税标准,实现了“以人丁为本”到“以资产为本”的转变,“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两税法是中国赋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八亩”都是它的继续和发展。

——据《旧唐书·杨炎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德宗推行税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税法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材料分析题 更新时间:2019-11-06 12:20: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